对于道教优良的思想,我们务必加以继承,由此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当今的社会。
图片
也正如《道德经》所说的那样,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,也许一个“水”字就是对道教最好的诠释。
水具有永恒性,而正是他的井然有序,让他也在关键时刻发挥着具有攻击性的作用。
我们常说水滴石穿的力量,虽然水的力量从来不是尖锐或残暴,也从来不会快刀斩乱麻。
可是它却凭借着积累的力量让自己处于一个能具有攻击形态的状态,这就是水的厉害之处,潜移默化地影响永远是致命打击。
但是如果在平时,水是那么的温和而良善,在任何时候的任何方面都表现得绝对有利,它始终造福一方而毫无怨言。所以上善若水不无道理,而道家正如水一般存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。
图片
而正如《道德经》中的另一句所言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人应该是遵循地的规律,而地呢才要遵循天的规律,天则要遵循道的规律,道法自然就是顺其规律而自然发展,这就是我们信仰且应该达到的最终目的。
因此道教徒也十分信奉道法自然,在太平盛世的时候,从来不会过多的干政,而选择退居山林进行新的修行让自己得到新的提升。
道教徒始终在自己思想的影响之下,做着符合行为准则的事情,也正因如此,道教得以千年而不灭。
退居山林进行修行,则意味着更上一层楼,任何一种学说在没有得到新的营养灌输的时候都会退化,而道教则在不断地更新与丰富自我,以面对下一次的挑战。
图片
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,道教徒永远是磨刀霍霍,让自己有万全的准备,以便面对任何的局面。
在中国14亿人口之中,住观道士约3万人,散居正一派道士占据了6万人的比例,这样的数字好像显得道教趋于没落。
相比佛教教徒已经突破20万人口大关这样的数目来说,道家的人数则显得过于稀松而不免让人唏嘘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道教在今天没落了,它依然保持着一千多年来鲜活的生命力,并且在今天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时候,道教思想也与儒家思想相结合,对我们的生活进行着指导。
沉淀并不意味着消亡,而归隐并不意味着无功,所有的沉淀皆为累积,所有的归隐皆为下一次的建功立业做准备。
图片
道教具备的悬壶济世之传统和拯救天下苍生的格局观,让道教在任何时候都做好了兼济苍生的准备。
在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应该为道教留有一条广阔的大路,让道教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水一样关键的存在,如此这般,将让道教的生命力生生不息。
参考信源
杨德睿.当代中国道士培训教程的特征与意义[J].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0,27(01):29-43.
张娟芳.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卫道士和布道者——论辜鸿铭[J].长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3,(01):16-19+23.
潘胜强.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“茅山道士”形象的演变及成因[J].安康学院学报,2011,23(02):69-73.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亿策略-配资上市公司一览表-配资股票门户网-认购返佣金有正规的平台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